刑事犯罪案件

未滿14歲犯罪,家長有責嗎?律師說:這樣解決與預防!

根據台灣現行法律,未滿14歲犯罪的孩子不會受到刑事處罰。不過,若在12歲以上未滿18歲者的少年若有不法行為,會進入少年事件處理程序,而非一般的刑事審判。然而,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犯罪者,並不代表家長可以置身事外。身為父母,我們在孩子的教育和行為引導上扮演關鍵角色。接下來,我們將從專業律師的角度,幫助家長了解相關法律責任,並提供實用的預防策略。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2025-09-08

未滿14歲犯罪,家長有責嗎?律師說:這樣解決與預防!

台灣法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責任規定

了解台灣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責任,是每位家長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當面對兒童犯罪或青少年犯罪問題時,法律會根據孩子的年齡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台灣的法律制度特別考量未成年人的心智發展程度。因此建立了完整的分齡責任制度。這套制度既要保護孩子的權益,也要維護社會秩序。

(一)刑事責任年齡的法律界定

台灣法律將14歲設為刑事責任的重要分界線。這個年齡標準有其科學依據和法理基礎。

未滿14歲的孩子即使觸犯刑罰法律,也不會受到刑事處罰。法律認為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無法完全理解行為的後果和社會意義。

但這不代表完全沒有後果。未滿14歲的孩子可能需要接受保護處分。包括:

  • 接受心理輔導或治療
  • 參加品格教育課程
  • 進行社區服務
  • 接受家庭功能評估

14歲以上未滿18歲的青少年則具有部分刑事責任能力。法官會考量其年齡和心智發展程度,給予減輕處罰。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犯罪處理更加複雜,需要平衡教育和懲罰的目的。

滿18歲後,就具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需要承擔與成年人相同的法律後果。

(二)家長民事賠償責任的範圍

即使孩子不需承擔刑事責任,家長仍可能面臨民事賠償義務。根據民法第187條規定,未成年人侵害他人權利時,父母須負連帶賠償責任。

這項責任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只要孩子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家長就可能需要賠償。損害類型包括:

  • 財產損害:如破壞他人物品、偷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
  • 精神損害:如霸凌行為對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創傷
  • 醫療費用:因暴力行為導致他人受傷的治療費用
  • 其他相關費用:如訴訟費用、精神慰撫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的賠償責任不因孩子年齡而免除。無論是兒童犯罪還是青少年犯罪,只要造成他人損害,家長都可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設立這項規定的目的,是要督促家長善盡監護責任。同時也保障受害者的權益能夠獲得適當補償。

未滿14歲犯罪常見類型與實際案例

根據少年司法統計資料顯示,12歲以下兒童的犯罪行為有明顯的類型分布。過去10年來,竊盜、妨害性自主、傷害罪是最常見的案例。這些青春期犯罪問題多源於家庭、學校、社區等環境因素。

了解這些犯罪類型能幫助家長及早發現問題。透過實際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預防孩子走上偏差道路。 未滿14歲犯罪常見類型

(一)校園暴力與霸凌事件

校園環境中的衝突往往是孩子第一次接觸暴力行為的場所。現代校園霸凌不僅限於肢體衝突,還包括言語攻擊和社交排擠。

家長需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現以下徵象:

  • 突然不願意上學或談論學校生活
  • 身上出現不明傷痕或物品損壞
  • 情緒變化劇烈,容易發脾氣或沮喪
  • 與同學關係出現明顯變化

及早發現並介入這些問題,能有效避免孩子成為霸凌者或受害者。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是關鍵第一步。

(二)網路犯罪與詐騙參與

數位時代下,孩子容易在網路上遇到各種陷阱。詐騙集團經常利用未成年人的單純,誘導他們參與非法活動。常見的手法包括要求提供個人帳戶或協助轉帳。

網路霸凌也是現代青春期犯罪的新形態。孩子可能在社群媒體上散布他人隱私或進行惡意攻擊。這些行為雖然發生在虛擬空間,但造成的傷害卻是真實的。

家長應該定期檢查孩子的網路使用情況。教導他們辨識網路詐騙和保護個人資訊的重要性。

(三)偷竊與財產損害行為

竊盜是12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犯罪類型。這些行為通常始於小額物品的偷取,如文具、零食或玩具。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可能發展成更嚴重的財產犯罪。

孩子偷竊的原因多樣化:

  • 好奇心驅使或同儕壓力
  • 缺乏金錢觀念和道德教育
  • 家庭關愛不足,尋求關注
  • 模仿他人行為或受到慫恿

當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時,家長應該冷靜處理。理解背後原因比單純的懲罰更重要。透過適當的教育和引導,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少年司法處理流程包括案件送達、調查、開庭審理等步驟。但預防永遠比事後處理更有效。家長的及早介入和正確教育是避免問題惡化的最佳方法。

有效預防孩子犯罪的教育策略

專業的教育輔導方式比單純的處罰更能協助兒童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根據未成年人司法專家建議,透過教養輔導能夠有效協助兒童重回正軌。當家長採用正確的預防策略時,不僅能降低孩子犯罪風險,更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

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在兒童教育中格外重要。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讓孩子從小就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種積極的預防措施對未成年人保護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建立開放的親子溝通管道

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預防犯罪行為的基礎。家長應該創造一個安全且無壓力的對話環境,讓孩子願意主動分享內心想法和遇到的困難。

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

  • 主動聆聽: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機會,不急於批評或建議
  • 同理心回應:理解孩子的感受,避免立即否定其想法
  • 定期對話時間:每週安排固定時間進行深度交流
  • 開放式提問:使用「你覺得如何?」而非「你應該這樣做」

選擇適當的溝通時機同樣重要。避免在孩子情緒激動或疲憊時進行嚴肅對話。最佳的溝通時機通常是輕鬆的家庭時光,例如用餐時間或睡前聊天。

(二)網路安全與交友圈的監督

現代科技發展快速,網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日益重要。家長需要在尊重孩子隱私的前提下,適度監督其網路使用和交友狀況。這種平衡對未成年人保護非常重要。

建立家庭網路使用規範的具體做法:

  • 制定上網時間表:明確規定每日上網時間和禁用時段
  • 設置家長控制軟體:過濾不當內容,監控網站瀏覽記錄
  • 了解孩子的網路朋友:關心線上交友狀況,警惕陌生人接觸
  • 教導網路禮儀:培養負責任的網路行為習慣

監督交友圈時,家長應該採取關心而非控制的態度。鼓勵孩子邀請朋友到家中作客,這樣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社交環境。同時要教導孩子識別不良影響,學會拒絕同儕壓力。

(三)法治教育與道德價值觀培養

法治教育是預防犯罪的根本策略。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讓他們明白行為的後果和責任。這種教育對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12歲以下觸法兒童,相關處遇流程包括警察通報社政及教育單位、社工評估、心理輔導等服務。家長了解這些程序有助於更好地配合專業人員的工作。

日常生活中的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應該融入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施:

  • 身教重於言教: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
  • 情境教學:利用新聞事件或生活實例進行道德討論
  • 責任分配:給予孩子適當的家務責任,培養責任感
  • 獎懲分明:建立清楚的行為標準和相應後果

當孩子犯錯時,重點應該放在教育和引導上,而非單純的懲罰。幫助孩子理解錯誤的原因,學會承擔責任並改正行為。

學校與家庭的配合機制

學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是確保未成年人保護效果的關鍵。家長應該主動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共同關注其品格發展,有效的配合機制包括:

  • 定期溝通:每月至少與導師聯繫一次,了解學習和行為狀況
  • 參與學校活動:積極參加親師會議和學校舉辦的教育活動
  • 一致性教育:確保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一致
  • 問題早期發現:建立預警機制,及早發現和處理行為問題

當發現孩子有不當行為時,家長和學校應該立即協調合作。透過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課業協助,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務。必要時可以尋求兒童少年福利機構的協助,確保孩子獲得適當的照顧和輔導。

律師專業建議:發生問題時的正確應對

當孩子真的發生問題時,家長不必過度恐慌。少年保護事件的處理重點在於保護孩子,協助其健全發展。整個司法程序採用保護性原則,會依據每個孩子的狀況提供個別處遇。

家長應該立即尋求專業律師協助,了解少年司法程序的每個步驟。在調查過程中,配合調查官的工作很重要。家長要誠實說明孩子的成長背景和家庭狀況,這些資訊有助於法官做出最適合的處分決定。

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4條規定,如果法官認定父母疏忽教養12歲以上未滿18歲子女,可能會要求父母接受8至50小時的親職教育。這不是懲罰,而是提升未成年人教育品質的機會。

家長要把握這個時機,重新檢視家庭教育方式。透過專業指導,學習更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這樣的經驗能轉化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寶貴資源,讓家庭重新找回和諧。

下一步,您可以這樣做!

1

點擊下方按鈕,加入「法速答」官方帳號

2

送出您的法律問題

3

專業律師團隊將儘速協助您!
主持律師

雷皓明 律師

主持律師

民國100年考取律師資格後,在臺灣、北京、上海、新加坡及香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主要處理公司組織架構、勞僱關係及仲裁程序,執業以來經手超過百間上市、未上市公司之相關爭議。

最新文章

縱火罪公訴怎麼判?律師教你了解刑責與解方!
縱火罪公訴怎麼判?律師教你了解刑責與解方!

雷皓明 律師

縱火罪公訴怎麼判?律師教你了解刑責與解方!

放火是一項極為嚴重的犯罪行為,無論是故意縱火或過失失火,都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公共危險罪,這類案件往往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更可能危及無辜民眾的生命安全。當檢察官決定對嫌疑人提起縱火罪公訴時,被告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與審判程序,刑責範圍從數年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不等,具體刑期會根據犯罪情節、造成損害程度等因素來判定。

2025-10-15

繼續閱讀

撿到發票中獎能領嗎?律師帶你解析法律責任!
撿到發票中獎能領嗎?律師帶你解析法律責任!

雷皓明 律師

撿到發票中獎能領嗎?律師帶你解析法律責任!

走在路上或停車場時,你是否曾經看到地上散落的統一發票?許多人會順手撿起來,心想說不定能幸運中獎賺一筆。然而,這個看似無害的小動作,其實隱藏著不少法律風險。你可能不知道,隨意拾取他人遺落的發票,實際上可能觸犯刑法上的侵占罪。即使是一張小小的發票,也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本文將從律師的專業角度,為你詳細解析相關法律規定,讓你了解正確的處理方式,避免無意中觸法。

2025-10-15

繼續閱讀

網路上罵人未指名道姓照樣被起訴?律師解析
網路上罵人未指名道姓照樣被起訴?律師解析

雷皓明 律師

網路上罵人未指名道姓照樣被起訴?律師解析

現代人習慣在網路上自由表達想法,有時情緒激動下難免用詞激烈,你是否以為在網路上匿名留言就能避開法律責任?事實上,即使沒有直接點名照樣被起訴的案例屢見不鮮,許多人誤以為網路世界是法外之地,認為使用化名或不具名就能逃避後果。

2025-10-14

繼續閱讀

行刑權時效有多久?律師帶你完整解析!
行刑權時效有多久?律師帶你完整解析!

雷皓明 律師

行刑權時效有多久?律師帶你完整解析!

當家人朋友面臨刑事案件時,您是否曾經疑惑過國家執行刑罰是否有時間限制?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行刑權時效這個重要的法律概念中。簡單來說,刑罰執行並非永無止境,法律設定了明確的時間限制,一旦超過這個期限,即使罪犯已被定罪,國家也不能再執行相關刑罰。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您詳細說明行刑權時效的基本概念、時效期限如何計算。

2025-10-12

繼續閱讀

妨害農工商罪是什麼?律師帶你了解法律要點!
妨害農工商罪是什麼?律師帶你了解法律要點!

雷皓明 律師

妨害農工商罪是什麼?律師帶你了解法律要點!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交易活動,無論是購買日用品、投資理財,還是經營事業,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都可能涉及重要的法律規範。妨害農工商罪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虛偽標記商品、囤積民生必需品、散布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等行為,這些違法行為不僅會面臨刑事責任,還可能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

2025-10-12

繼續閱讀

臉書被罵如何提告?律師教你蒐證與解方
臉書被罵如何提告?律師教你蒐證與解方

雷皓明 律師

臉書被罵如何提告?律師教你蒐證與解方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網路霸凌和仇恨言論問題日益嚴重,許多人在臉書上遭受言語攻擊,卻不知道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事實上,這些惡意言論可能觸犯公然侮辱罪,甚至涉及誹謗、妨害名譽等罪責。在臉書上被罵其實有明確的法律途徑,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即使在虛擬世界中,法律同樣適用,受害者有權透過合法管道維護自身名譽和尊嚴。

2025-10-12

繼續閱讀

logo

FastLaw法速答 - 您的線上法律諮詢平台,提供經由律師優化的AI回覆,即時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無論民事、刑事或家事案件,讓您快速掌握法律基礎觀念,並可進一步和律師團隊進行詳細諮詢。我們提供專業、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法律知識支援。

©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

使用者協議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