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進家裡我用棍子趕牠,這樣算虐待動物會被罰嗎?

流浪狗跑到我家來,驅趕多次仍會回來,為了趕出去,拿棍子打他,發出哀嚎,路人說我虐待動物,我會被罰嗎?

AI 答覆

壹、案件摘要

當事人因流浪狗多次進入其住處,在多次驅趕無效後,使用棍子毆打該流浪狗,致使該犬隻發出哀嚎聲。路人目睹後指稱當事人虐待動物。本案主要涉及當事人是否構成違反動物保護法之虐待動物行為,以及是否可能主張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等阻卻違法事由。

貳、法律分析

一、動物保護法之適用性

依據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流浪狗雖非當事人所飼養或管領,但仍屬本法所保護之動物範疇。 依據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此條文之適用對象為「任何人」,並不以飼主或管領人為限,因此當事人對流浪狗仍負有不得虐待之法律義務。

二、虐待動物之認定

(一)虐待之定義

依據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10款規定,虐待係指:「除飼養、管領或處置目的之必須行為外,以暴力、不當使用藥品、器物、不作為或其他方法,致傷害動物或使其無法維持正常生理狀態之行為。」

(二)本案行為態樣分析

  1. 當事人使用棍子毆打流浪狗,致使其發出哀嚎聲,此行為已造成動物痛苦,可能構成以暴力或器物致傷害動物之行為。
  2. 驅趕流浪狗雖有其必要性,但應審酌手段是否適當。若有其他較溫和且有效之驅趕方式(如噴水、製造聲響、設置障礙物等),而當事人選擇直接使用棍子毆打,可能難以認定為「必須行為」。

三、刑法上阻卻違法事由之檢視

(一)正當防衛(刑法第23條)

刑法第23條規定:「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罰。但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本案分析:

  1. 流浪狗進入住處,是否構成「現在不法之侵害」,需視具體情況而定。若流浪狗僅是進入住處,並未對當事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造成立即且明顯之危險,可能難以認定為「現在不法之侵害」。
  2. 即使認定有侵害存在,防衛行為仍須符合必要性與相當性原則。使用棍子毆打致動物哀嚎,相較於其他溫和驅趕方式,可能被認定為防衛行為過當。

(二)緊急避難(刑法第24條)

刑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本案分析:

  1. 流浪狗進入住處,是否構成「緊急危難」,需視流浪狗是否對當事人之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造成急迫且重大之危險。
  2. 若流浪狗僅是進入住處而未有攻擊行為,可能難以認定為緊急危難。
  3. 即使認定有緊急危難,避難行為仍須符合「不得已」之要件,亦即無其他較溫和之手段可採。若有其他驅趕方式可行,直接使用棍子毆打可能被認定為避難行為過當。

四、民事責任

本案主要涉及行政及刑事責任,民事責任部分較不明顯。惟若流浪狗有飼主或管領人,且該飼主或管領人主張當事人之行為造成動物受傷,可能涉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但因本案為流浪狗,通常無明確之飼主或管領人,民事責任發生之可能性較低。

五、行政責任

(一)一般虐待動物之行政罰

依據動物保護法第27條第5款規定,違反第10條第6款「其他有害社會善良風俗之利用動物行為」者,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公布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或限期令其改善;經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惟本案當事人之行為是否構成「利用動物」之行為,尚有疑義。若主管機關認定當事人之行為不符合第10條各款規定,可能改依其他相關規定處理。

(二)一般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之處理

雖動物保護法第6條明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但該條文本身並未直接規定罰則。實務上,主管機關可能依據個案情節,判斷是否構成虐待,並依相關罰則規定處理。

六、刑事責任

(一)一般虐待動物致嚴重傷害(動物保護法第25條)

動物保護法第25條第1款規定:「違反第五條第二項、第六條或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宰殺、故意傷害或使動物遭受傷害,致動物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金。 本案分析:

  1. 若當事人使用棍子毆打流浪狗,致使該犬隻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可能構成本條之刑事責任。
  2. 惟本條之成立,須達「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之程度。若僅造成動物疼痛或輕微傷害,尚未達此程度,則不構成本條之刑事責任。

(二)使用藥物、槍械致複數動物死亡(動物保護法第25條之1)

本案當事人使用棍子毆打單一流浪狗,並未使用藥物或槍械,亦未致複數動物死亡,應不構成本條規定。

(三)散布、播送或販賣虐待動物影像(動物保護法第27條之1)

若當事人或他人將毆打流浪狗之過程拍攝並散布、播送或販賣,可能構成本條規定,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但本案目前並無此情節。

參、處理建議

一、立即處置建議

  1. 停止使用暴力驅趕
  • 立即停止以棍子毆打等暴力方式對待流浪狗,避免造成更嚴重之法律後果。
  1. 採取合法驅趕方式
  • 使用噴水器、製造聲響(如吹哨、拍手)等非暴力方式驅趕。
  • 於門口或圍牆設置障礙物,防止流浪狗進入。
  • 使用市售之驅狗劑或其他合法驅離工具。
  • 避免留置食物或垃圾,減少流浪狗進入之誘因。

二、尋求協助

  1. 聯繫動物保護機關
  • 向當地動物保護處、動物防疫所或動物管制單位通報流浪狗問題。
  • 請求協助捕捉或安置流浪狗,由專業人員處理。
  • 取得合法且人道之驅趕或處理建議。
  1. 聯繫民間動保團體
  • 尋求動物保護協會、流浪動物之家等民間組織協助。
  • 可能提供誘捕籠等工具,協助人道捕捉流浪狗。
  • 協助安置或送養流浪狗。

三、法律風險因應

  1. 若已遭檢舉或調查
  • 主動向主管機關說明驅趕之必要性及過程,強調流浪狗多次進入住處之事實。
  • 說明並非惡意虐待,而是為保護居家安全及環境衛生,且已多次嘗試驅趕。
  • 表達願意配合調查,並承諾未來將改採合法、人道之處理方式。
  • 若流浪狗確有受傷,可表達願意協助送醫或負擔醫療費用之意願,展現善意。
  1. 蒐集有利證據
  • 拍攝流浪狗多次入侵住處之照片或影片,證明確有驅趕之必要性。
  • 記錄曾採取之驅趕方式(如噴水、製造聲響等),證明已嘗試其他方法。
  • 若有鄰居或其他證人可證明流浪狗確實多次進入,可請其作證。
  • 保留與動物保護機關或民間團體聯繫之紀錄,證明已尋求協助。
  1. 尋求法律諮詢
  • 建議儘速諮詢專業律師,評估實際法律責任及可能面臨之處罰。
  • 若遭主管機關裁罰或檢察機關偵查,應委請律師協助答辯或辯護。
  • 研擬是否可主張正當防衛、緊急避難或其他阻卻違法事由。

四、預防再犯

  1. 改善居家環境
  • 檢查並修繕圍牆、柵欄或門窗之破損處,防止流浪狗進入。
  • 加強門窗管理,確保關閉。
  • 清理住處周邊環境,避免留置食物或垃圾,減少流浪狗聚集之誘因。
  1. 建立正確觀念
  • 了解動物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認識虐待動物之法律責任。
  • 學習人道對待動物之方式,即使是流浪動物,亦應以合法、溫和之方式處理。
  • 認識合法驅離流浪動物之方法,並知悉可向主管機關或民間團體尋求協助。
  1. 持續關注與通報
  • 若流浪狗問題持續存在,應持續向主管機關通報,請求協助處理。
  • 可與鄰居共同反映,由社區或里長協助聯繫相關單位。

肆、結論

本案中,當事人雖有驅趕流浪狗之正當理由,但使用棍子毆打之方式,可能已逾越必要限度,難以主張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等阻卻違法事由。依據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當事人之行為可能構成虐待動物。 若流浪狗因毆打而受有嚴重傷害(如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當事人可能面臨動物保護法第25條之刑事責任,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金。若傷害程度較輕,則可能面臨行政罰鍰或其他行政處分。 建議當事人:

  1. 立即停止暴力驅趕行為,改採合法、人道之方式處理流浪狗問題。
  2. 主動聯繫動物保護機關或民間動保團體,尋求專業協助。
  3. 若遭檢舉或調查,應積極說明驅趕之必要性,並表達改善意願,同時蒐集有利證據。
  4. 儘速諮詢專業律師,評估法律責任並研擬因應策略。
  5. 改善居家環境,防止流浪狗再次進入,並建立正確之動物保護觀念。 本意見書僅供參考,實際法律責任仍需視主管機關或司法機關之認定及具體事證而定。建議儘速諮詢專業律師,以維護自身權益。
icon_help

您對本案件還有其他疑問嗎?

您可以:

  1. 點擊下方「複製本頁連結」按鈕

  2. 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

  3. 將連結傳送給我們,即可免費與法速答的專業法務進行諮詢!

步驟1

已複製連結

請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並將連結傳送給法務人員進行免費諮詢!

重要聲明:僅供參考,非法律意見

本平台由AI提供的法律回答經專業律師優化,旨在為您提供快速的法律參考。然而,回答內容可能仍存有誤差,並不具法律效力。若您需要具體的法律服務或專業意見,請加入FastLaw法速答的 LINE 官方帳號 (ID: @361yejxh),讓律師團隊提供進一步協助,以確保您的權益得到完善保障。

logo

FastLaw法速答 - 您的線上法律諮詢平台,提供經由律師優化的AI回覆,即時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無論民事、刑事或家事案件,讓您快速掌握法律基礎觀念,並可進一步和律師團隊進行詳細諮詢。我們提供專業、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法律知識支援。

©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02-2760-6180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

使用者協議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