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父母是否可以自由決定遺產分配,以及法律對子女繼承權益的保障問題。此類案件常見於父母基於傳統觀念或個人偏好,欲將遺產全數或大部分歸予特定子女的情形。
依據民法第1187條規定,遺囑人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此為私法自治原則在繼承法上的體現,父母原則上享有遺囑自由,可透過合法遺囑指定遺產分配方式。
然而,我國民法為保障繼承人的基本權益,設有「特留分」制度作為遺囑自由的限制。依民法第1223條規定,應得特留分之人包括:
此制度確保子女即使父母有不同意願,仍可獲得法定最低保障之遺產份額。
配偶依民法第1144條享有當然繼承權,與各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
以最常見的情形為例:
依民法第1086條第1項規定:「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之法定代理人。」
依民法第1087條規定:「未成年子女,因繼承、贈與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為其特有財產。」
依民法第1088條規定:
第1項:「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由父母共同管理。」
第2項:「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但非為子女之利益,不得處分之。」
此規定明確限制父母處分未成年子女特有財產的權限,必須符合「為子女之利益」的要件。
參考「重男輕女,怎合時代潮流?」案例,該案涉及母親作為法定代理人代未成年女兒拋棄繼承的效力問題:
案例事實:
法院判決理由:
法院判決女兒勝訴,主要法律依據為民法第1088條第2項規定。法院認定母親代女兒拋棄繼承,目的僅為讓兒子獲得更多利益,並非為女兒利益,違反民法第1088條第2項「但非為子女之利益,不得處分之」的規定,該拋棄繼承行為應屬無效。
此案例顯示,法律對未成年子女繼承權益提供嚴格保護,防止父母濫用法定代理權損害子女利益。
應得特留分之人,如因被繼承人之遺贈或應繼分之指定,致其應得之數不足者,得按其不足之數由遺贈財產扣減之。遺贈財產不足扣減時,並得對於其他繼承人之應繼分扣減之。
繼承權被侵害者,得請求回復之。此項請求權,自知悉被侵害之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繼承開始時起逾十年者亦同。
雖本案主要討論子女繼承權益,但配偶權益亦值得注意:
依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包括一方死亡),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下列財產不在此限:
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 二、慰撫金
此權利與繼承權分屬不同法律關係,配偶可同時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及繼承權。
若夫妻採共同財產制,依民法第1039條第1項規定:「夫妻之一方死亡時,共同財產之半數,歸屬於死亡者之繼承人,其他半數,歸屬於生存之他方。」
了解特留分限制:父母雖可立遺囑分配遺產,但不得侵害子女之特留分權利。建議在規劃遺產分配時,先計算各繼承人的特留分,確保分配方案符合法律規定。
合法遺囑規劃:
如參考案例所示,法定代理人代未成年子女處分繼承權時:
若涉及收養關係,應注意:
關於父母是否可擇定遺財歸誰的問題,依據現行民法規定,父母雖享有遺囑自由,可透過遺囑指定遺產分配方式,但此自由並非毫無限制。我國民法特留分制度明確保障子女的基本繼承權益,父母不得以遺囑完全剝奪子女的特留分。具體而言,子女的特留分為其應繼分的二分之一,此為法律強制規定,不因父母意願而改變。
法律透過以下機制保護子女利益:
特留分制度:保障子女至少可獲得應繼分之二分之一,此為繼承權的最低保障
扣減權:子女可對侵害特留分之遺贈或分配行使扣減權,確保實際取得特留分
法定代理人權限限制:依民法第1088條第2項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特有財產的處分權受到「為子女利益」的嚴格限制,防止父母濫用代理權損害未成年子女繼承利益
司法救濟:子女可透過訴訟主張權利,法院會依法審查並保障其合法權益
父母應在法律框架內規劃遺產:建議父母在規劃遺產分配時,充分了解特留分制度,尊重法律對子女權益的保障,避免日後產生家族糾紛。若有特殊考量,可在不侵害特留分的前提下,透過合法方式進行差異化分配。
子女應了解自身權益:建議子女了解特留分等繼承權益,必要時及時主張權利。特別是曾在未成年時期由父母代為處分繼承權益者,成年後應檢視該行為的合法性。
家族成員宜透過溝通協商:繼承問題往往涉及家族情感與倫理,建議在法律與親情間取得平衡,透過溝通協商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重大事項建議諮詢專業律師:由於繼承法律關係複雜,涉及遺囑效力、特留分計算、財產評價等專業問題,建議在規劃遺產或主張權益時,諮詢專業律師進行具體分析,確保權益獲得妥善保障。
備註:本法律意見書係依據現行有效之法律規定撰寫,如相關法規有所變動,仍請注意依最新法規為準。個案情形若有特殊事實,建議另行諮詢專業律師進行具體分析。本意見書僅供參考,不構成正式法律意見,實際處理仍應視具體情況調整。
您可以:
點擊下方「複製本頁連結」按鈕
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
將連結傳送給我們,即可免費與法速答的專業法務進行諮詢!
重要聲明:僅供參考,非法律意見
本平台由AI提供的法律回答經專業律師優化,旨在為您提供快速的法律參考。然而,回答內容可能仍存有誤差,並不具法律效力。若您需要具體的法律服務或專業意見,請加入FastLaw法速答的 LINE 官方帳號 (ID: @361yejxh),讓律師團隊提供進一步協助,以確保您的權益得到完善保障。
其他人也問了:
2025-11-04
FastLaw法速答 - 您的線上法律諮詢平台,提供經由律師優化的AI回覆,即時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無論民事、刑事或家事案件,讓您快速掌握法律基礎觀念,並可進一步和律師團隊進行詳細諮詢。我們提供專業、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法律知識支援。
©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