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因員工表現不佳,且發生採購訂單誤植金額數量之嚴重錯誤,擬直接解僱該員工,詢問是否合法。本意見書將就相關法律規定、實務見解及處理建議進行分析。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雇主終止勞動契約主要有兩種途徑:
1. 懲戒性解僱(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依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一、於訂立勞動契約時為虛偽意思表示,使雇主誤信而有受損害之虞者。二、對於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而未諭知緩刑或未准易科罰金者。四、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五、故意損耗機器、工具、原料、產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洩漏雇主技術上、營業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損害者。六、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者。」
本案中,採購訂單誤植金額數量之錯誤,可能涉及第12條第1項第4款「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之適用。惟實務上對於「情節重大」之認定標準甚為嚴格,需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若僅為單一過失行為,且未造成難以回復之重大損害,應難認定已達「情節重大」之程度。
2. 經濟性解僱(經預告終止契約)
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規定:「非有左列情事之一者,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一、歇業或轉讓時。二、虧損或業務緊縮時。三、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四、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五、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本案中,員工表現不佳且發生嚴重錯誤,可能涉及第11條第5款「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之適用。惟雇主若依此款規定終止契約,應踐行以下程序:
1. 預告期間
依勞動基準法第16條第1項規定:「雇主依第十一條或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其預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一、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於十日前預告之。二、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於二十日前預告之。三、繼續工作三年以上者,於三十日前預告之。」
雇主若未依規定期間預告,依同條第3項規定,應給付預告期間之工資。
2. 資遣費
依勞動基準法第17條第1項規定:「雇主依前條終止勞動契約者,應依下列規定發給勞工資遣費:一、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二、依前款計算之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
同條第2項並規定:「前項所定資遣費,雇主應於終止勞動契約三十日內發給。」
考量本案情況,若雇主未經適當輔導改善程序即逕行解僱,應難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情節重大」之要件,直接解僱可能構成違法終止勞動契約。
若雇主欲終止勞動契約,應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規定,於踐行輔導改善程序後,經預告並給付資遣費,始為適法。
本案情況尚無涉及刑事責任之事項。
雇主若違法解僱勞工,除民事上可能被判決回復僱傭關係或給付資遣費及工資外,主管機關亦得依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裁處罰鍰。
雇主依法資遣勞工時,應依就業服務法規定向主管機關通報,並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勞工,以利其申請失業給付。
雇主終止勞動契約後,應依規定辦理勞工保險及勞工退休金之退保或停繳手續。
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當年度特別休假未休完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
基於以下理由,本案不建議雇主直接解僱員工:
單一採購訂單誤植錯誤,除非造成雇主鉅額且難以回復之實際損失,且員工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否則應難認定已達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所定「情節重大」之程度。
雇主若未提供教育訓練、改善機會即逕行解僱,有違比例原則,且不符合實務上對於「工作確不能勝任」之認定標準。
若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或請求給付工資之訴訟,法院多認定雇主未經適當程序之解僱不合法,雇主除需給付資遣費外,尚可能需給付違法解僱期間之工資,甚至被判決回復僱傭關係。
若雇主確有終止勞動契約之必要,建議依循以下步驟:
若經上述程序後,員工仍無法改善或確實不能勝任工作,雇主始得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規定辦理資遣:
若雇主未依法定程序終止勞動契約,可能面臨以下法律責任:
個案情況若較為複雜,或涉及重大金額損害時,建議:
為避免類似爭議再次發生,建議雇主:
綜合上述分析,本案中員工雖發生採購訂單誤植之嚴重錯誤,惟考量單一過失行為應難達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情節重大」之標準,不建議雇主直接解僱員工。
若雇主確有終止勞動契約之必要,應先踐行輔導改善程序,包括提供教育訓練、給予改善機會、評估職務調整可能性等。若經合理期間輔導後仍無改善,始得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之規定,經預告並給付資遣費後終止勞動契約,以降低法律風險。
建議雇主於處理過程中,完整保存所有輔導改善之文件記錄,並於必要時諮詢專業法律意見,以確保程序合法,維護勞資雙方權益。
本意見書僅供參考,實際處理仍應視具體情況調整,並諮詢合格律師。
您可以:
點擊下方「複製本頁連結」按鈕
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
將連結傳送給我們,即可免費與法速答的專業法務進行諮詢!
重要聲明:僅供參考,非法律意見
本平台由AI提供的法律回答經專業律師優化,旨在為您提供快速的法律參考。然而,回答內容可能仍存有誤差,並不具法律效力。若您需要具體的法律服務或專業意見,請加入FastLaw法速答的 LINE 官方帳號 (ID: @361yejxh),讓律師團隊提供進一步協助,以確保您的權益得到完善保障。
FastLaw法速答 - 您的線上法律諮詢平台,提供經由律師優化的AI回覆,即時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無論民事、刑事或家事案件,讓您快速掌握法律基礎觀念,並可進一步和律師團隊進行詳細諮詢。我們提供專業、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法律知識支援。
©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