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不適任辭我,改派不合適的職缺我拒絕了,還說我自願離職,這樣合法嗎?

如果公司以我不適任的理由把我辭職但有要安排其他工作給我 但職缺與我現任的職缺不合所以我拒絕了 這樣算非自願離職嗎?公司堅持以我拒絕這份工作為理由不承認我的非自願離職了我該怎麼辦呢 公司理由是說 沒有其他工作只剩這個了 我有要給你安排其他工作是你拒絕的啊這樣他們是對的嗎?我該申訴嗎? 而且他們也沒有去做申訴通報

AI 答覆

壹、案件摘要

當事人遭公司以「不適任」為由終止勞動契約,公司雖提供其他職缺,但該職缺與原職務性質不符,當事人拒絕後,公司主張此為「自願離職」而非「非自願離職」,拒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當事人質疑公司處理程序之合法性,並詢問是否應提出申訴。

貳、法律分析

一、終止勞動契約之性質認定

(一)雇主終止契約之要件

  1. 不能勝任工作之認定

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規定:「非有左列情事之一者,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五、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本案公司主張當事人不適任,應屬依該款規定終止勞動契約之情形。

關於「不能勝任」之認定,依司法實務見解,應包括客觀上工作能力、品行或態度等綜合評估,且雇主應提供具體事證,不得僅憑主觀認定。若公司未能提出充分證據證明當事人確實不能勝任工作,其終止契約之合法性可能受到質疑。

  1. 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

依司法實務見解,解僱應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雇主應先採取改善措施(如教育訓練、調整職務等),僅在其他手段均無效果時,始得終止契約。本案若公司未曾對當事人進行輔導或提供改善機會,即逕行終止契約,可能不符合此原則。

(二)調職安排之法律效力

  1. 調職之合理性要件

依勞動基準法第10-1條規定:「雇主調動勞工工作,不得違反勞動契約之約定,並應符合下列原則:一、基於企業經營上所必須,且不得有不當動機及目的。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二、對勞工之工資及其他勞動條件,未作不利之變更。三、調動後工作為勞工體能及技術可勝任。四、調動工作地點過遠,雇主應予以必要之協助。五、考量勞工及其家庭之生活利益。」

本案公司提供之職缺若與當事人原職務性質差異過大,或明顯不符合當事人專業能力,應不符合前述第三款「調動後工作為勞工體能及技術可勝任」之要件。

  1. 本案調職之問題

若新職缺與原職務性質差異過大,或明顯不符合當事人專業能力,當事人拒絕不合理調職,應不影響「非自願離職」之認定。依勞動事件法第50條規定:「勞工提起確認調動無效或回復原職之訴,法院認雇主調動勞工之工作,有違反勞工法令、團體協約、工作規則、勞資會議決議、勞動契約或勞動習慣之虞,且雇主依調動前原工作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得經勞工之聲請,為依原工作或兩造所同意工作內容繼續僱用之定暫時狀態處分。」此規定顯示,不合理之調職安排可能構成違法。

二、非自願離職之認定標準

(一)非自願離職之定義

本案公司主動以「不適任」為由終止契約,應屬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情形。即使公司提供其他職缺,仍不改變「雇主主動終止契約」之事實本質。

關於非自願離職之認定,應以「終止契約之主動權歸屬」為判斷標準。本案係由公司主動提出終止契約,並非當事人自願離職,因此應屬非自願離職。

(二)調職拒絕不影響非自願離職認定

當事人拒絕不合理之調職安排,不應影響非自願離職之認定。理由如下:

(1)公司提供之職缺若不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0-1條規定之調動五原則,當事人有權拒絕。

(2)公司既已表明以「不適任」為由終止契約,即已明確表達終止僱傭關係之意思,此為雇主主動終止契約之行為。

(3)公司提供其他職缺之行為,可能屬於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下之安置措施,但若該職缺明顯不合理,當事人拒絕不應被解釋為「自願離職」。

三、雇主之法定義務

(一)開立離職證明書義務

依勞動基準法第19條規定,勞工離職時,雇主應發給服務證明書,證明書應載明離職原因,不得為不實記載。公司若拒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或於證明書上記載不實之離職原因,可能違反此規定。

(二)通報義務

關於就業保險退保通報,雇主應依規定於勞工離職退保當日,將離職原因填寫於勞工保險退保申報表。若公司未依規定通報,或通報內容不實,可能面臨行政處罰。

四、相關法規之適用

(一)促進退除役官兵穩定就業津貼發給辦法之參考

依促進退除役官兵穩定就業津貼發給辦法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於同一就業機構或同一負責人之就業機構離職未滿一年再受僱。但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其離職為就業保險法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非自願離職。」此規定顯示,法規對於「非自願離職」之認定,係以就業保險法之標準為準。

同辦法第9條第3項規定:「曾申領本辦法津貼,離職後再就業者,不得再申請相同項目之津貼。但屬就業保險法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非自願離職者,自離職日起算二個月內再就業,且於再就業之同一機構,連續就業滿三個月,得依第一項規定申請發給相同項目剩餘月份數之津貼。」此規定亦強調非自願離職之重要性。

(二)事業單位優先僱用經其大量解僱失業勞工獎勵辦法之參考

依事業單位優先僱用經其大量解僱失業勞工獎勵辦法第5條規定,事業單位若有特定違法情形,不予核發僱用獎勵金。其中第5款規定:「未依勞動基準法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規定發給工資。」第6款規定:「未依法對再僱用之勞工投保勞工保險、就業保險或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此等規定顯示,雇主應依法履行各項法定義務。

參、處理建議

一、立即性措施

(一)蒐集相關證據

  1. 保存所有文件

建議當事人立即保存下列文件:

(1)公司終止契約通知書(含不適任理由說明)

(2)公司提供之職缺內容及條件

(3)原職務之工作內容、職務說明書

(4)拒絕調職之書面回覆

(5)勞動契約書

(6)薪資單、出勤紀錄等

  1. 製作時間軸紀錄

建議詳細記錄事件發生經過,包括口頭或書面溝通內容、相關人員、時間、地點等資訊。

(二)書面請求

建議當事人以書面方式向公司提出下列請求:

  1. 請求說明終止勞動契約之具體理由及事證

  2. 請求說明所提供職缺如何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0-1條規定之調動五原則

  3. 請求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4. 請求依規定辦理就業保險退保通報

建議於書面中載明回覆期限(例如文到7日內),並保留送達證明。

二、申訴管道

(一)向地方勞動局申訴

考量本案可能涉及公司違法終止勞動契約、拒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未依規定辦理就業保險退保通報等情形,建議當事人向地方勞動局提出申訴。

申訴內容應包括:

  1. 公司以不適任為由終止契約,但未提供具體事證

  2. 公司提供之職缺不符合調動五原則

  3. 公司拒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4. 公司未依規定辦理就業保險退保通報

(二)向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申請爭議審議

若公司於退保申報表填載「自願離職」,建議當事人向勞保局提出異議,請求更正為「非自願離職」。申請時應檢附公司終止契約通知、相關證據資料,並說明拒絕調職之合理性。

(三)申請勞資爭議調解

建議當事人向地方勞動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由專業調解委員協助雙方達成協議。調解標的可包括:

  1. 確認非自願離職身分

  2. 請求開立正確之離職證明書

  3. 請求資遣費(若符合資遣要件)

  4. 其他勞動權益

三、後續權益保障

(一)失業給付申請

若確認屬非自願離職,且符合相關資格(離職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繼續工作意願),建議當事人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並於符合條件後申請失業給付。

(二)資遣費請求

若公司係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終止契約,應給付資遣費。建議當事人確認是否已收到資遣費,若未收到,應向公司請求給付。

四、訴訟途徑(最終手段)

若透過申訴、調解等途徑仍無法解決爭議,當事人可考慮提起下列訴訟:

(一)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

若認為解僱不合法,可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請求繼續僱用並給付工資。依勞動事件法第50條規定,法院認雇主調動勞工之工作有違反勞工法令之虞,且雇主依調動前原工作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得經勞工之聲請,為依原工作或兩造所同意工作內容繼續僱用之定暫時狀態處分。

(二)給付資遣費之訴

若公司拒絕給付資遣費,可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給付。

肆、結論

關於本案是否屬非自願離職,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規定,公司以「不適任」為由終止契約,應屬雇主主動終止勞動契約之情形。即使公司提供其他職缺,若該職缺不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0-1條規定之調動五原則,當事人拒絕不合理調職,不應影響非自願離職之認定。

考量本案情形,公司主張當事人拒絕調職即屬自願離職,此主張可能不符合法律規定。建議當事人儘速向地方勞動局提出申訴,並同時向勞保局反映退保通報不實問題,以保障自身權益。

關於是否應申訴,建議當事人應積極行使申訴權利,理由如下:

  1. 公司可能違反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

  2. 非自願離職身分攸關失業給付等權益

  3. 申訴可促使勞動局介入調查,釐清事實

  4. 透過申訴或調解程序,可能促成雙方和解

本意見書僅供參考,實際處理仍應視具體情況調整,並諮詢合格律師。建議當事人保留所有相關證據,並注意各項請求權之時效限制,以充分保障自身權益。

icon_help

您對本案件還有其他疑問嗎?

您可以:

  1. 點擊下方「複製本頁連結」按鈕

  2. 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

  3. 將連結傳送給我們,即可免費與法速答的專業法務進行諮詢!

步驟1

已複製連結

請加入法速答的官方LINE帳號,並將連結傳送給法務人員進行免費諮詢!

重要聲明:僅供參考,非法律意見

本平台由AI提供的法律回答經專業律師優化,旨在為您提供快速的法律參考。然而,回答內容可能仍存有誤差,並不具法律效力。若您需要具體的法律服務或專業意見,請加入FastLaw法速答的 LINE 官方帳號 (ID: @361yejxh),讓律師團隊提供進一步協助,以確保您的權益得到完善保障。

其他人也問了:

經紀合約有保密條款,找律師協助解約時轉交合約會違反保密條款嗎?

我想提前終止經紀合約,有朋友認識律師可協助 但我合約有保密條款 違反的話會有30萬違約金 請問透過他人轉交合約給律師 會違反保密條款嗎? 保密義務: (一) 乙方對本契約內容、與本合約履行相關之資料或文件,以及因本合約所知悉獲取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撲克演藝事業任何商討、談判對話內 容、活動安排、賽事或簽約內容等)均應負保密責任,未經甲方事先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洩漏予第三人,否則乙方同意支付懲罰性違約金新台幣30萬元整並負損害賠償責任(包括但不限於裁判費、律師費、賠償金)。 (二) 乙方如知悉本合約或撲克演藝事業相關之商業機密資訊有未經授權之不當使用、洩漏、仿冒或其他損失之事情時,應立即通知甲方。 (三) 乙方如依照相關法令或法院、主管機關之命令而被要求揭露機密資訊時,應先通知甲方並採取必要之保護措施後,始得依法揭露機密資訊。 (四)本條所定之保密義務,於本合約到期後或以任何原因終止後均仍然有 效。 違約與合約終止 (一)本合約未經雙方事先同意,不得任意終止。 (二) 如乙方提前終止本合約,乙方同意全額退還甲方已付之酬勞外,更須負擔甲方已支出之費用(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費用、教學費用、練習賽以及下廣告等費用),甲方如有損害,乙方應賠償之。 (三)如乙方有違反本合約條款之情事,甲方得逕行終止本合約,且乙方除應支付前項所列酬勞及費用外,另應支付懲罰性違約金計新台幣100萬元整予甲方,甲方如有損害,乙方應賠償之。

2025-11-12

查看解答

臨時駕駛撞損便利商店招牌,老闆拒保險要求自賠,這樣合法嗎?

一、基本情況 • 當事人: 男子(臨時駕駛,無勞保、未簽合約)。 • 僱主/車主: 某老闆(大客車所有人)。 • 事件時間: 約兩週前 • 事故地點: 某間全家便利商店門口。 • 車輛: 老闆名下的大客車,男子受僱駕駛該車執行工作。 二、事故經過 1. 男子受僱於老闆,負責駕駛大客車從事臨時運輸工作。 2. 執行任務途中,行經全家便利商店時,不慎撞擊該店的招牌與玻璃。 3. 事故發生後,男子與店長一同至警察局備案,已有警方登記紀錄。 4. 事後,老闆最初表示可透過車輛保險理賠,但隨後改口稱: • 全家的招牌設置高度不符法規(應為4.5公尺), • 認為肇事原因在於全家設置不合法, • 拒絕報保險,並要求男子自行負擔損失。 三、金錢與損失情形 • 全家招牌與玻璃損失:約新台幣十萬元。 • 車輛玻璃維修費:約一至兩萬元。 • 老闆要求男子自行負責所有賠償費用。 • 男子因擔心爭議擴大,已轉帳部分金額給老闆(有轉帳紀錄)。 四、爭議重點 1. 男子為受僱駕駛,車輛為老闆所有。 2. 老闆拒絕使用保險理賠(可能因保費或用途問題)。 3. 老闆主張全家招牌違規,但目前無任何官方勘驗證明。 4. 男子執行職務時發生事故,並無酒駕或重大過失行為。 5. 老闆要求男子自行賠償,疑有違法求償或不當得利情形。 五、欲請律師協助釐清的問題 1. 男子是否可主張此為「受雇行為」,應由車主(老闆)負最終責任? 2. 老闆拒絕報保險是否合法?男子是否能自行向保險公司報案? 3. 男子已轉帳的金額,能否依「不當得利」或「被迫支付」主張返還? 4. 若全家便利商店提出賠償,應由誰負責? 5. 若老闆持續要求男子賠款,男子應如何回應與自保? 六、目前希望律師協助內容 • 協助釐清法律責任歸屬; • 撰擬正式函件回覆老闆不當求償; • 協助評估並提出「返還不當得利」主張; • 協助與保險公司及全家便利商店溝通或協商。

2025-11-13

查看解答
logo

FastLaw法速答 - 您的線上法律諮詢平台,提供經由律師優化的AI回覆,即時解答各種法律問題。無論民事、刑事或家事案件,讓您快速掌握法律基礎觀念,並可進一步和律師團隊進行詳細諮詢。我們提供專業、準確、且值得信賴的法律知識支援。

©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02-7755-1985

service@zhelu.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8樓之1

使用者協議
免費諮詢